网站首页
周正武简介
正武堂
作品展示
媒体交流
刀光剑影
刀剑知识
定制限量版草钢龙渊   北京正武堂答谢活动倒计时!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1号 金源金源时代购物中心4层4012K(南侧停车场乘E09电梯4层直达)
刀剑知识
中国冶铁技术的发展
来源:   点击:1   

中国冶铁技术的发展

    1972年,在河北藁城县出土了一件商代的铁刃铜铖。铁刃以陨铁为原料,刃部经科学鉴定,证明为经过锻打的铁。这说明中国古代用铁的历史始于商代。中国人工炼铁技术可能发明于春秋之前。 

    近年考古发现在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一铜柄铁剑,学者们认为这是西周晚期我国发现最早的铁器真品。西周末春秋初,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时代的诗《诗·秦风·驷》有“驷孔阜”之句,说驾车的四马,色黑如铁,特别肥硕。以铁形容马的颜色,说明铁已经使用并为人们所熟悉。那时候的铁是熟铁,通常叫“块炼铁”,是矿石在800~1 000 °C的条件下,由木炭还原得到的,出炉时是含有大量杂质的固体块。这种铁有几个缺点:一是炼完一炉后,不能从炉里流出,取出铁块时,炉膛要受到破坏,不能连续生产,生产率低,产量小。二是需要反复锻打,才能制造一些形状简单的器物。三是含碳量很低,质地很软。由于上述缺点,这种铁不可能普遍应用。从目前出土的铁器看,至迟在春秋后期,我国已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生铁是在1 150~1 300 °C的条件下冶炼出来的,出炉时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产,可以浇铸成型,含碳量高,质地比较硬。这就使冶炼和成型效率以及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为提高。所以由块炼铁到生铁,是炼铁技术史上一次飞跃。欧洲直到公元14世纪才炼出了生铁,比我国晚了1 900年。

    吴墓出土的铁丸和铁条(前者是白中铁铸件,后者是用块炼铁锻成的)。经科学分析,铁丸是白口生铁。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关于生铁冶铸器物的最早的生铁实物见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铁实物。在冶金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铁制工具的推广,从文字记载看,《国语·齐语》有这样的内容:“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chú,锄)。”“美金”指青铜,“恶金”指铁,是用来铸造生产工具的。可见,春秋中期齐国已使用了铁制农具。《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 记载:晋国用铁铸刑鼎,鼎上铸有范宣子所作的刑书。铸鼎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可见当时晋国民间铁已不少。要把刑书铸在铁鼎上,不是件简单的事,即使这部刑书文字不多,总该有一些条文,这个鼎不会太小,所需流动状态的铸铁也不会太少,否则,就不可能铸成功。可见至少到春秋晚期,中原地区铸铁冶炼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1976年在湖南长沙出土了一口春秋末期的钢剑。炼钢新技术给人们提供了比铁更锐利、坚韧的材料。钢对于农具、手工工具和兵器质量的提高有深远意义。对洛阳水泥厂战国早期灰坑出土的铁锛等的考察表明,它们都是生铸铁件经柔化处理后的产物。铸铁柔化术(即热处理脱碳技术)改善了白口铁性脆、易断裂等弱点,增强了强度和韧性。这在冶金史上又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加快了铁器代替铜器为生产工具的历史过程。中国在战国时期已能生产高强度铸铁,比欧美早了2000多年。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兵器,有一些经鉴定是块炼渗碳钢件,其中多数经过淬火处理。这证明淬火技术已广泛应用。河北省兴隆燕国遗址发现了一批战国时期的铁范,其中有复合范和双型腔,这些铁范都是精美的白口铸铁件。用铁范甚至可以铸出壁厚仅三毫米不到的薄壁铸铁件。

    从出土文物看,江苏六合程桥春秋晚期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楚国墓、长沙楚墓,还有山西侯马北西庄遗址等出土的铁器,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计有铁块、铁条、铁削、铁( qiāng,古代的一种斧子)、铁(bó,锄田去草的农具) 、铁、铁铧、钢剑等。这些铁器,有的是用块炼法炼出的熟铁锻造的,有的是用生铁铸造的。根据地下发掘,结合文献记载,春秋时期铁农具已在相当范围内得到使用。当时一些铜制工具(如铜锄、铜铲等)和大量用木石骨蚌等原料所制农具都还在生产领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铁器的使用在春秋时期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却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解放以来,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包括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广大地区的战国中期遗址,都有铁器出土,而且种类多,数量大。在河南辉县战国魏墓中,出土58件铁农具,有犁铧、、锄、锸、镰、斧等,其中两个“∨”形的犁铧,虽还没有翻土镜面的装置,但已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课本上的《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即为辉县出土的铁器。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排斥木、石农具而取得主导地位。这就便利了砍伐树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是中国历史上这个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的实证材料,现已从考古学上明确,中国至迟在春秋晚期已掌握了冶铁技术,并且是生铁铸件和块炼铁锻件同时出现。战国时期钢铁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以块炼铁为原料的渗碳钢制品。冶炼业已普遍推广,其生产规模也大为扩大。如山东临淄齐国故都冶铁遗址表明当时的冶铁业占地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内有冶铁遗址三处,总占地面积也达30万平方米。这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冶铁手工业中心,如宛(今河南南阳)、邓(今河南孟县东南)和河北的邯郸等。还出现了一大批靠冶铁致富的大铁商。如魏国的孔氏,赵国的单氏,齐国的程郑等。铁器已推广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已占全部农具的65%;辽宁抚顺莲花堡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已占85%以上。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已中主导地位。铁制的兵器、工具和生活用具种类繁多,数量大增,质量良好。铁器已成为战国时期各行各业的主要工具。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1号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四层4012K 联系人:李先生 联系电话:13810585617